筑牢金融安全网
除了违法违规代理维权,假冒贷款中介、仿冒网站和APP等也都是非法金融活动的细分类型。
而与金融领域相关,利用非法手段牟取利益,或者行走在法律边缘的搅乱金融市场秩序的“产业链”,业内通常将之称为金融黑灰产。这些行为不仅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危及消费者的隐私和财产安全,还会破坏金融生态和社会稳定。
面对金融领域的一些违法违规乱象,业内已形成一个共识,必须以更高的视野和更务实的态度来应对变化。一是通过多方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构建一个更加透明、安全的金融生态环境;二是通过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双轮驱动以及金融行业的自律与规范,为经济金融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安全、稳定的基础。
近年来,金融、公检法、网信等相关管理部门均出台政策,以实际行动依法从严打击破坏金融市场秩序等行为,惩治非法金融活动,有力维护金融安全。在一些地方,如重庆、深圳、山东等地也纷纷出台关于防范金融领域非法代理维权风险的具体举措,形成合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取得了一定成效。
各金融机构通过技术迭代,运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先进技术,构建全方位的动态防御机制。同时,各金融机构之间以及与监管部门间加强信息共享,帮助优化决策,确保各类措施精准有效落地。
作为金融消费者,更应该保持警惕、提高认知,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消费者可以通过参与各类科普活动,识别常见的金融骗局,从源头上防范金融风险;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增强风险意识,切勿轻信债务减免等相关信息,注意辨别验证相关网站平台及账号资质,不参与非法金融活动;注意保护好身份证、银行卡、联系方式等个人隐私信息,谨防个人信息泄露或被他人利用,避免资金损失、信用受损、法律诉讼等风险。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胡萍